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虽然国土面积仅有12.3万平方公里,却蕴藏着令人惊叹的地下财富。地质勘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该国已发现的矿产资源种类高达近400种,其中煤炭储量超过100亿吨,菱镁矿储量60亿吨位居世界首位,黄金资源分布广泛且品位较高。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些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估计可达7万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极具战略价值的稀土资源。
在铁矿资源方面,朝鲜已探明储量约100亿吨,跻身全球前十位。主要矿床类型包括磁铁矿、褐铁矿和赤铁矿,多数矿床埋藏较浅,开采条件相对优越。位于咸镜北道的茂山铁矿是该国最大的铁矿床,远景储量高达50亿吨,平均品位约33%。此外,殷栗、载宁等重要铁矿也都集中分布在北部山区,这些矿区在20世纪曾进行过大规模开发。
朝鲜的铁矿开发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在战后工业化初期,铁矿资源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朝鲜建立了以金策钢铁联合企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基地,铁矿石产量一度保持比较高水平。60-70年代是朝鲜矿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采矿设备相对陈旧,但整体运营状况良好。
然而80年代后,国际形势变化导致外部援助减少,加之频发的自然灾害(如1995年的特大洪水)严重损毁了矿山基础设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特别是90年代苏联解体后,能源供应短缺导致矿山电力不足,铁矿石产量急剧下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朝鲜钢铁年产量仅维持在百万吨级别,在全世界内处于落后水平。
尽管拥有丰富的优质铁矿资源,但朝鲜的资源利用率却异常低下。这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制约:首先,\先军政治\政策导致资源优先配置给军事工业,民用领域开发受限;其次,国际社会持续加码的制裁措施阻碍了先进采矿设备的引进,导致矿山设备老化严重;再者,资源分布高度集中在北部山区,虽然公路铁路运输成本不高,但受制于基础设施条件,运输能力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铁矿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但在澳大利亚、巴西等铁矿石出口大国垄断全球市场的背景下,朝鲜由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基本未参与国际贸易。从技术层面看,早期主要依赖苏联技术援助,后期转向自主创新,但技术更新速度缓慢。这种\潜力大但开发不足\的现状,反映了朝鲜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稳定优先\的国家战略选择。
中朝两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为两国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战后中国热情参加朝鲜重建,提供了大量技术援助。60年代双边贸易规模扩大,朝鲜开始向中国出口铁矿石;70年代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国向朝鲜提供采矿设备;80年代随着苏联影响力减弱,中国成为朝鲜主要的原油和粮食供应国;90年代朝鲜遭遇严重饥荒时,中国加大了粮食援助力度。
进入21世纪后,中朝矿产合作迎来新机遇。2004年,五矿集团经过长达一年的谈判,成功获得龙登煤矿的开采权,开创了中朝矿产合作的先河。2005年,通化钢铁集团投资70亿元人民币,获得茂山铁矿50年开采权,其中2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50亿元用于开采和选矿。首批铁矿石以优惠价格运往中国,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2007年,辽宁西洋集团与朝鲜岭峰会社成立合资企业,采用补偿贸易模式开展铁精粉生产,年产能达50万吨。此后,唐山钢铁、中钢集团等企业也相继进入朝鲜市场,咸镜北道矿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2016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321号决议前,中朝铁矿贸易不降反升,当年4-8月进口额增长67%。虽然该决议原则上禁止朝鲜铁矿出口,但为民生需求留出了豁免空间。中国外交部明确说,正常的民生贸易不受影响。然而2017年第2371号决议实施全面禁运后,中国于8月14日宣布停止进口朝鲜煤炭和铁矿石,并于9月5日正式执行。这一禁令导致朝鲜外汇收入减少约10亿美元,占其外汇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展望未来,尽管全球矿业格局一直在变化,朝鲜的矿产资源潜力依然巨大。2024年以来,一些国际公司开始探索合规的合作路径,技术援助也在持续。2025年朝鲜开放了金矿招标,但铁矿领域仍保持谨慎。在外部压力下,朝鲜正努力提高资源自给率,同时调整对外合作策略。分析的人表示,如果国际制裁出现松动,中朝矿产贸易有望重启。长久来看,朝鲜需要在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其丰富的铁矿资源或将逐步向国际市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