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藏格矿业(000408)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全资子公司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16日收到海西州自然资源局、海西州盐湖管理局下发的《责令立马停止锂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通知》,通知要求公司立马停止违规开采行为,并积极整改。
公告显示,《通知》要求藏格钾肥“严格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立马停止违规开采行为并积极整改,完善锂资源合法手续”。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相关锂资源开采手续合法合规之前,生产活动必须暂停。公司需在手续完备后,向海西州盐湖管理局申请复产,获批后方能恢复生产。
据业内专家分析及公开信息佐证,停产的核心原因主要在于藏格钾肥持有的察尔汗盐湖钾镁矿《采矿许可证》(登记于全国矿业权人勘察开采信息管理系统)核准的开采矿种仅为“钾盐”,生产规模200万吨/年,并不包含锂矿的开采许可。因此,使用该证进行锂资源开发属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需单独办理锂矿开采的合法手续。
藏格矿业在公告中表示,其负责实际生产碳酸锂的关联公司——格尔木藏格锂业有限公司已按要求停产。公司目前正“积极地推进锂资源开采手续的办理”,并承诺手续完成后将及时申请复产。
1. 藏格锂业经营目标:2025年,藏格锂业计划碳酸锂产销量均为1.1万吨。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产量5350吨,销量4470吨,预计实现净利润约4900万元。
2. 占比较低:公司强调,藏格锂业预计的上半年净利润占藏格矿业整体净利润的比例“很低”,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的影响“较小”。
3. 核心业务未受影响:除藏格锂业临时停产外,公司主体、藏格钾肥(钾肥生产)及其他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均正常开展。
4. 上半年业绩预增强劲:同日(7月17日),藏格矿业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0亿元至19.00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34.93%至46.4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速更高,达38.54%至50.29%。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公司与紫金矿业共同控股的西藏巨龙铜业有限公司,预计上半年对其确认的投资收益约12.65亿元,同比增长约48.08%。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此次停产事件发生前夕(7月15日),藏格矿业公告了一项重大进展:其通过产业基金间接投资的西藏阿里麻米措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取得了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颁发的麻米错盐湖锂硼矿《采矿许可证》。
资源情况:麻米错盐湖矿区面积115.36平方公里,氯化锂储量约250万吨,折合碳酸锂约217.74万吨,平均品位氯化锂5645mg/L,达到大型盐湖矿床规模。
意义重大:该许可证的取得,赋予了麻米措矿业合法开采盐湖锂硼资源的权利,标志着藏格矿业在西藏的核心盐湖提锂项目取得关键性突破。
不受本次停产影响:公司明确说,西藏项目拥有的是锂矿资源专项采矿权证,其开发建设与生产活动不受本次青海察尔汗盐湖停产事件的影响。
整体资源储备:藏格矿业通过产业基金合计间接持有西藏麻米错盐湖、龙木错盐湖、结则茶卡盐湖,拥有的碳酸锂资源总储量约达607.74万吨,资源基础雄厚。
紫金矿业入主:今年5月6日,紫金矿业(全资子公司紫金国际控股以137.29亿元对价获得藏格矿业26.18%股份,成为其控制股权的人。7月上旬,紫金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景河率队赴青海对藏格矿业及下属公司进行了深入考察调研,并拜会了青海省主要领导,显示出对新控股公司的重视和支持。
行业背景:此次停产事件发生在国内碳酸锂市场供应相对过剩、价格自历史高位(曾超30万元/吨)持续下行(目前约10万元/吨)的行业调整期。
藏格矿业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矿业企业,核心业务包括氯化钾(国内第二大生产企业)和盐湖提锂。其拥有青海察尔汗盐湖724.3493平方公里的钾盐开采权,钾肥年产能超200万吨。子公司藏格锂业成立于2017年,是青海省“千亿锂产业链”核心企业之一,现有电池级碳酸锂年产能1万吨,2023年产量1.16万吨,销量1.36万吨。
声明:以上数据整理自公开网络,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