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台商出资区角美镇玉江村坐落九龙江的锦江、北港汇流的北岸,东邻撒播村,西接东美村,南临北港与紫泥镇安山村相对,北隔角东路与恒苍村相接。县518道角江线、县道林尾-石码线贯穿村境,南有北港水道,民国初,华裔郭大箩捐资建电船路头,上通漳州,下达石码、月港、厦门,水陆交通便当。玉江村建村有一千多年前史。梁大同六年(540年)龙溪建县即属之。玉江村,宋属永宁乡上洋上里二十八都;明属二十八都玉洲社;清属二十八都刘瑞保;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第三区白榴乡玉江、港内、洲头三保;民国三十六年属东美乡玉江保、洲港保;1950年属第七区;1955年属埔尾区;1957年属东山区撒播乡;1958年4月属东美乡,9月属火箭人民公社,1959年3月属角美人民公社玉江生产大队;1960年属龙海县;1984年属角美镇玉江村;1993年5月属龙海市;2012年改为今名,辖洲头、亭头、港内、芦江、下社尾、溪墘、玉洲社内、上社、田尾等九社。玉江村姓氏以郭、林、魏、陈4姓为主,别离占全村总人口的 43.88%、15.93%、13.60%、11.42 %,徐、冯、曾 、叶 等25个姓占15.17%。这是一个典型的侨村,下南洋早,散布广,大伽多,广泛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家,可谓漳州侨乡第一村。
村里有清末印尼华裔陈丹书建的芦荻港陈氏古民居、清末魏氏华裔和乡民所建的讲里魏氏古民居群、清末巨港华裔陈秉章建的田尾陈氏古民居。玉江上社陈养纯(1610--1688年)),明朝消亡时,流寓顺化,后成为承天明乡社大族。其到越南约为1650年,在漳州的景象已无从得知,但从他移入越南之后,以经商为业,且鼓舞后代研儒医之术,想必在客籍时也可能是经商兼习医。陈养纯在越南所旅居的当地就在顺化城北三公里香江之畔,现属承天香茶郡,俗称承天明乡社。陈养纯在越南辛苦运营,日子渐形安靖,繁殖不停,渐渐的变成为承天明乡社之一大宗派,并成为越南华裔中之干流之一。据陈氏正谱记载,陈养纯南来后十余年,其子陈总亦自福建南来寻亲,而总归长子宗(第三世)曾返故国,庙见谐族,同居二载回越。按陈宗返唐时廿五岁当是一六九九年,时离鼻祖养纯南渡后约五十年,可见在此半世纪之间,顺化明乡社之陈家,仍与福建之宗族坚持联系。就作业而言,陈氏宗族初以经商为多,“初二代养纯父子均营商,三代宗虽好学不倦,但亦未脱离商界(其回故国当可作证);第四世渭亦商人。”直到第五代开端改动,从经商转向从政,且在第七世陈养钝时官至阮朝中枢。陈氏宗族从经商转向从政,是明村夫在越南交融同化的成果,也是越南政府将明村夫与越南人视为平等位置才或许会呈现的局势。越南政府对明村夫实施的同化政策为其从政供给了有利的条件。在从政的明村夫中,陈养钝(1813一1883)担任阮朝重臣,最为人所熟知。陈养钝是越南阮朝华裔政治家兼学者,字时敏,号逊斋,御赐名践诚。阮朝明命十九年(1838)殿试学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充枢密院大臣兼管钦天监等职务,备受重用。他曾奉派与潘清简等人与法国商洽,后追封为荣禄大夫文明殿大学士。
玉江村田尾社徐仕讃(1689--1752),南渡到马六甲营生,传到第五代徐炎泉(?---1862年),在马六甲和新加坡从事豆蔻栽培和房地产生意。他曾与庆德会创始人郑荣华、徐长怀、徐钦三合资兴办义和号。21岁时被推选为马六甲福建会馆馆主(会长),帮忙英殖民政府办理福建人事务,调解纠纷,也曾取得清朝政府赠予如意棒。徐炎泉的生意最重要的包括锡矿、栽培业。依据1924年一项报导,雪兰莪皇室曾赐予他三把马来剑。1857年,雪兰莪皇族巴生土酋拉惹阿都拉活跃开展开展锡矿业,向徐炎泉和林西河借3万元,招募37名华裔矿工从巴生河乘5艘小舟逆流而上,来到今吉隆坡邻近一个叫“安邦”的当地开端采矿。这是一段更早于叶亚来的吉隆坡开埠史。可见徐炎泉其时已富甲一方。徐氏宗族人才济济,第七代的徐垂青(1866--1935年)是这个宗族中最为出色的一位银行家,为徐云梦的儿子,马六甲出世,并在马六甲高等学校受英文教育。1882年,16岁的徐垂青到新加坡,任林长华公司出纳员,四年后转到烈振生公司任职,后又出任顺泰批发商行司理。1890年,他搬到北婆罗洲纳闽,与他的朋友Wee Guan Toh 协作承揽酒精和,获利丰盛。徐垂青从中取得出资其他生意的本钱。1899年,公司扩展运营,逐步开设分行,又在新乡镇亚庇承揽到专利。北婆罗洲总督为了鼓舞了外人到州内栽培与开发,特拨500英亩地给徐垂青作栽培用处。徐垂青挑选栽培木薯和硕莪加工业,继而在木薯植株间套种橡胶麦苗。徐垂青还在北婆罗洲开设锯木厂,又在亚庇出资建冰与电力公司,供给冰和电力给乡镇。1917年,徐垂青开端撤出北婆罗洲的生意据点,迁居新加坡。同年,徐垂青参加建议建立和丰银行,任该行董事,下一任董事主席。30年代初,国际产生经济危机,未处理银行问题,徐垂青找华商银行的副主席李光前等评论,决议和丰、华裔、华商三家银行兼并。1932年10月31日,三家银行兼并为华裔银行有限公司,由于徐垂青银行经历比较丰富,被共同推为首任董事主席至1935年去世。1925年,徐垂青请荷兰修建师规划,在马六甲荷兰街兴修塔型的四层楼---徐氏宗祠。这是其时荷兰街最高,也是造型最共同的的修建。塔型以徐垂青祖父徐炎泉姓名的首个字母为标志。每年的新年、清明、中秋节,徐氏宗族后嗣都会从国际各地回到马六甲徐氏宗祠集会或祭祖。
冯清缘(1890--1951年),本籍玉江村。父亲冯德定是星洲造船家,母氏黄,有一兄二弟。1890生于新加坡,脑筋崭新,力攻中文,兼读英文于莱佛士书院, 结业后出任(Rilay Hargreaves & Co. Ltd.)英铁廊船图画师,所画皆超然逸品,巧夺天工。1921年,冯清缘到马来西亚吉兰丹运营哥打峇鲁成兴当、巴西马联兴当、道北裕兴当,及后在瓜拉吉赖增设和兴当、巴西富地通兴当、哥打峇鲁新巴刹利兴当。后来又在丁嘉楼开设3间当店,在新加坡开设2间当店,算计11间当店。其创业雄伟,运营有方,事务欣欣向荣。在吉兰丹,冯清缘曾入股于大川公司,并与友人合资兴办顺美九八公司,为股东兼司理。后来顺美公司获利甚微,冯清缘退股,不损毫厘。1935年10月,新加坡王丙丁、黄庆昌等建议兴办的大华银行正式开业。冯清缘是大华银行七大股东之一,并任首任董事。冯清缘对社会公益资助多,战前曾任吉兰丹青年勉励社声誉社长。1945年9月新加坡克复,冯清缘招集乡侨复办龙溪会馆,举冯清缘为理事长,至1947年3月改组,冯清缘任常务理事。
林开德,本籍玉江村,1915年3月出世,1927年先后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营生。运营橡胶、大米、布疋等土特产生意。1937年抗战迸发后,他参加创立爱国抗日社团,筹措的资金汇给“南侨筹赈总会”,支撑祖国抗日经费。1952年回国,活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运用个人声威与海内外人脉联系,为家园的经济建设谋开展,建议华裔集资筹款,兴修有千人座位的“侨芗剧场”和“漳州旅社”,成了一代漳州人回忆。他还建议华裔捐办华裔医院和华裔中学。尔后不久,他又帮忙省华裔出资公司,在漳州兴办“漳州罐头厂”和“大华蜜果厂”。林开德长时间从事侨联作业,寓居香港下一任香港漳属同乡会永久声誉会长,是一位受人们敬重的爱国侨领,曾多次遭到、周恩来、、朱德、、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他的榜样业绩已载入《中华裔杰列传》。玉江村林开德新居经补葺后敞开为纪念馆,免费给大众观赏。
菲律宾华商魏瑞成,玉江村港内助。2011年至2014年任菲律宾龙同海总会理事长。2016年创立菲华消防救灾总会,任理事长。印尼地产大亨郭再源,本籍玉江村,是第二代华人。1953年出世于雅加达,经20多年的艰苦创业,开展成为掩盖当地银行、地产、修建等许多范畴的商业王国,富甲一方,成为印尼华商中的佼佼者,当地华人一般习惯称他为阿源。郭再源喜爱穿草绿色的短袖套装,头发也是规整的短寸,看上去象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1966年10月,由郭再源建议并带头捐资组成的“印尼慈济基金会”,把雅加达红溪河两岸建成“大爱村”,让几千户穷户住进洁净整齐的公寓。1994年他返乡认祖探亲,捐款两百万元,创立“再源中学”(后改为玉江中学)。